第3504章 子敬,子敬(3/5)
交叉开垦利用的模板。保持的草地灌木,不仅没有让耕地减产,相反,耕牛的使用,以及牛羊等动物的粪便,反过来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,甚至进一步改变了长安以及周边陵邑的卫生环境!以前牛羊粪便没人去管,走到哪里便是拉到哪里,然后巡检检查罚款,依旧没能改变多少这种习惯。只要巡检没看到,或是没能管得过来,便是人和牛羊一样,随地乱拉。
可是等堆肥技术开始拓展到了关中各地,粪便便是忽然抢手了起来,不仅是城市之中开始有人专门收集粪便,就连在城池之外的道路上,若是老农见到了牛羊拉的粪便,都会笑呵呵的顺手捡走,放入自家的堆肥之中……于是乎,道路就一点点的变得干净了起来,街道上的屎尿也渐渐的消失了。
任何技术,肯定都是要有前置条件的,在华夏,这种前置条件就是生存的压力。
华夏民族,是需要有一定压力的,外在的,内在的,都是要有一点。
如果不是华夏人口众多,就无须开垦那么多的土地,也就不会从关中一直迁移发展到平原地区。
如果不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,遇到了其他部落的拦阻,也就不会有什么统一华夏的进程,根本就不会出现什么大一统的国家。
就像是气候温和,土地肥沃的西欧,直至中世纪,依旧是满街的屎尿,农夫耕作也还是用木棒在地上戳个窟窿,然后丢些种子了事,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么迫切的农业需求,更不用说去花心思改进什么技术了,几百年下来,依旧刀耕火种,用着华夏早就已经抛弃了不知道几百年的农业生产模式。
可有意思的是,就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,忽然之间,西方所有的思想家科学家都在短时间内统一开窍了,在屎尿满街当中开始忧国忧民起来,成批成吨的技术开始打包出售……
在郑国渠之处,值守的兵卒远远的见到斐潜一行而来,便是一边派人去禀报枣衹,一边赶忙迎了上来。
斐潜没有驱马直接冲到郑国渠边上指指点点,而是在距离郑国渠有一段距离的一处土山下马,登上了土山眺望。
『田于何所?池阳谷口。
『郑国在前,白渠在后。
『举锸为云,决渠为雨。
『泾水一石,其泥数斗。
『且溉且粪,长我禾黍。
『衣食京师,亿万之口。』
远远的,就听到了修葺郑国渠的民众在唱着歌谣。
斐潜眺望着郑国渠,也跟着吟诵起来……
这是关中传颂的郑国渠的歌谣,或者叫做郑白渠歌也行。
这种歌,就像是后世流行乐,在老百姓当中颇为流行,不一定懂得每句话什么意思,或是具体怎么写,但是多少都知道怎么唱。就算是不会唱的,在小吏带领着多唱几遍,也就熟悉了。
郑国渠和白渠,以及其他水渠,构建出了一个网状结构,充分利用泾水、渭水和洛水进行灌溉,使得关中水利出现了全面开花的盛况。
每每看到这些伟大的工程项目,斐潜都会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感。
秦汉之时,那些雄才大略的领导者,确实给后辈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璀璨遗产。
长城,郑国渠,都江堰,无不彰显着一国之君的气魄!
鲁肃也跟着上了土山,望着热火朝天的郑国渠修葺场面,沉默着。
他隐隐约约猜测到斐潜带他过来,大体上是什么意思。
之前斐潜展示了军事上的力量,现在让他看的就是在农业上的实力。
这让鲁肃多少有些不适应。
因为这斐潜